四十五世釋斌宗法師

斌宗法師(1911~1958年)台灣彰化鹿港人,俗姓施。年十四,禮獅頭山閒雲禪師披剃。年十七,結廬汴峰,苦修六年。年二十三,前往大陸,遍歷諸山名剎。

斌宗法師(1911~1958年)台灣彰化鹿港人,俗姓施。年十四,禮獅頭山閒雲禪師披剃。年十七,結廬汴峰,苦修六年。年二十三,前往大陸,遍歷諸山名剎。1934年,於天童寺禮圓瑛法師受具足戒。後往天台山依止靜權老和尚,專攻天台教觀、法華及四教儀,盡得三觀十乘之奧旨。1939年,抗戰事急,歸返台灣,於新竹古奇峰下創建法源講寺,並設立佛學研究院。後又於台北設弘法院,於新店建法濟寺,致力講經弘法,宏闡台教。1951年閉關閱藏,1954年出關,應各地之邀,說法不輟。1958年2月示寂於弘法院,世壽四十八。著有般若心經要釋、佛說阿彌陀經要釋,楞嚴經義燈、我人生死之由來、雲水詩草等書。後人輯為斌宗法師遺集行世。

 

 

一、出家受戒

斌宗法師,俗姓施,台灣省彰化縣鹿港鎮人,清宣統三年(一九一一年)出生。施姓是鹿港望族,他的父親名眛目,是當地名醫。斌宗自幼即有超異常兒的智慧,且有驚人的記憶力。他出生的時候,台灣已割讓給日本近二十年。幼年在家中學習漢文,六、七歲時已粗通文義。十二歲入私塾就讀,兩三年的時間,他通達文、史,且能作詩。

十四歲那年,家門口有肩挑古書販賣者,他喚住觀看,竟是一些他前所未見過的佛經。他以好奇的心情買下來,歸家誦讀。他是利根人,且有宿慧,一讀之下,生歡喜心。日久之後,感悟到世事無常,而有出家修道的思想。他向父親提出出家的要求,未得到允許。有一天離家出走,逃到苗栗的法雲寺,但為家人找回,將他關在樓上。他在樓上素食、讀經,有如出家人閉關。後來他用繩索越窗而下,二度離家,這一次他走得更遠,直奔獅頭山,禮金剛寺閒雲禪師為師,剃度出家,法名斌宗,這仍是他十四歲那年的事。

出家後的斌宗法師,在金剛寺隨著師父誦經參禪,過了兩年,他出外參訪,到過大湖、五指山、觀音山、大岡山等處,凡是有寺院的地方他都去參訪。結果使他大失所望,他下決心到深山結茅,虔修苦行,發願將來改革台灣的佛教。他找到台中東郊的汴峰──現在台中縣太平鄉的頭汴坑,結茅獨居,研究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諸大乘經典,如是六年之久。他在汴峰,間或參加台中詩人學者相聚的雅會。他能詩善文,通達內典,成了詩文會中最受歡迎的人物。

一九三三年,斌宗法師二十三歲。有感於寄身海島,得不到大法師的指導,乃發心內渡大陸,到祖國留學求法。他一向不化緣或向人求助,此次遠行也不告知台中詩友,悄然離開汴峰。行前為一信徒所知,贈以十元旅費,他以此僅有的十元,由基隆乘船到達廈門,由此開始他行腳參訪的生涯。

他先到福州鼓山湧泉寺,想去參謁名宿古月老和尚,到達之後,才知道老和尚已經圓寂了。他找到老和尚隱居二十年修苦行的山洞,徘徊瞻仰。後來聽寺眾說虛雲老和尚現任湧泉寺住持,他立即去參謁虛雲,虛老已九十三歲,與這二十餘歲的小沙彌交談,竟十分投契,留他住下來,第二天還帶他與宗鏡、心月二師同登嶺峰之巔,他曾作詩以記其事。

斌宗法師離開福建,游廣東曹溪南華寺、南海普陀山、寧波阿育王寺、寧波天童寺。到天童寺時,適逢天童寺傳三壇大戒,圓瑛法師為得戒和尚。斌宗認為機緣難得,乃求見圓瑛法師,圓瑛早年曾遊歷過台灣,故對台灣來的出家人頗感親切,答應斌宗受戒,並怕他受不了戒期中的苦,要他住上客堂,有必要時再入戒堂受訓。斌宗婉謝,與大眾同住同行,甚受圓瑛法師嘉許。

 

二、遠行學法

斌宗法師受戒後,離開天童寺,經鎮江度江到揚州高旻寺參謁來果和尚,之後到焦山、金山,參訪名剎高僧,後來又到杭州,參訪西湖淨慈寺、靈隱寺、天竺寺,再溯江而上到武昌,訪問世界佛學苑圖書館。然後轉往廬山,瞻仰慧遠大師遺蹟,並且徒步行腳入九華山,禮拜地藏王菩薩。一九三五年五月初,他行腳到浙江奉化,到雪竇寺參謁太虛大師。適太虛大師出外弘化,未能得見。

這時,寶靜法師住持四明觀宗寺,並主講於“觀宗學社”改組而成的“弘法研究社”。斌宗法師慕名前往參學,入弘法研究社受學。以成績優異,深為寶師所器重,欲聘請他任副講。斌宗法師聞知,留書辭別寶靜法師曰:“不遠千里前來大陸,目的在於求學,絕無意講授,老法師慈意至為感激,但無論如何,不能應命。”於是乘夜整裝離開觀宗寺,轉往天台山的天台佛學院,謁靜權法師。天台佛學院分為初級部與專科部,一般學僧入學,須由初級部讀起。靜權法師以斌宗佛學基礎甚佳,即命他入專修部研究。斌宗於此研究《四教儀》、《天台教觀》。他專心攻究,鑽研天台經論,三年之間,學力大進。

一九三七年,中日戰爭爆發。斌宗法師赴大陸之初,本來有十年參訪的計畫,惟以中日戰爭已起,他以台籍人士而留大陸,不免引人誤會。為避免困擾,乃於一九三九年離開天台,他二十九歲。

 

三、返台傳法

那時江南淪陷,路途阻隔,他一時到不了上海,適天台同參澹雲法師,在梅溪觀日山設佛學院,斌宗應邀到佛學院講《楞嚴經》。數月之後,獲澹雲法師得一位郭勝中居士之助,到了上海,乘船返回基隆。

斌宗法師手書

他在大陸為避嫌而回台灣,及至到了基隆,卻為日軍以“嫌疑分子”的罪名,把他拘禁起來。日軍以他是出家人,對他相當客氣,食宿也相當優待,就是每天都有日人訊問。他除了應訊外,在禁中打坐、念佛、持咒、觀想,有如閉關。如是被拘了十餘日,始由觀音山的本願和尚把他保了出來。恢復自由後不久,他南下龍湖庵講《地藏經》,這是他返台後第一次弘法,法會盛況空前,首開台灣出家人講經的風氣。聽講的信徒於此也聽到了佛陀、菩薩、發菩提心、六度萬行等名詞的意義。

一九四〇年三月,斌宗法師東渡日本,訪問日本佛教各大寺院。所到之處甚受日本僧侶的歡迎,但是他對日本佛教也十分失望。由日本歸來,八月,應大岡山超峰寺之請,講《阿彌陀經》,九月在屏東東山寺講《金剛經》。翌年二月,在福分山齊明寺講《般若心經》,並應該寺住持孝宗師及聽眾之請,把講稿改編為講義。到後來這本講義印成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》一書,這本心經要釋,在台灣流通至廣,佛教人士認為這是近代注釋最好的版本。以後,繼續在北投法雨寺、台中寶覺寺、霧峰靈山寺、新竹淨業院等處講《無量壽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、《普門品》等。冬天,斌宗法師因講經過勞,心臟衰弱,在新竹法王寺靜養。

這時,新竹的信眾,都希望他在新竹建一所弘法道場,後以因緣成熟,他見古奇峰風景絕佳,地主陳君也歡迎他在該地建寺,就在皈依弟子的發心下,興建了規模不大的法源寺。

一九四三年秋天,日軍侵華戰爭已成強弩之末,盟機轟炸台灣,日軍命令城市居民疏散,斌宗法師帶著他身邊的兩個弟子覺心和印心,入苗栗縣獅頭山金剛寺避空襲。一九四五年八月,抗戰勝利,九月,他帶弟子回到法源寺。十一月,在中壢元化院講《阿彌陀經》,此後繼續在南北各大寺院講經說法,席不暇暖。

 

四、安詳示寂

一九四九年,大陸戰事逆轉,政府播遷台灣,許多大德法師也來到寶島。斌宗法師很歡喜的對弟子說:“寶島佛教的黃金時代來了,以後不怕弘法無人了,台灣佛教要復興了。”但是,大德法師來了,許多大陸的僧青年也逃到台灣,他們食宿無依,處境困難。菩薩心腸的慈航法師,在中壢圓光寺辦佛學院。許多逃難的僧青年都去投奔他。圓光寺容納不下,慈老到處奔走,呼籲各山長老伸出援手,照應這些僧青年。斌宗法師首先支持慈航法師的呼籲,接回一部分僧青年,住在他那規模不大的法源寺里。如了中、悟忍、本印諸師,都受過斌宗的照顧。

一九四九年,發生一件治安機關逮捕出家人的事,像慈航、道源、律航、星雲等許多出家人,都被或久或暫的拘禁過。斌宗法師為此事往台北奔走,到善導寺找大醒法師、李子寬居士等設法營救。後來慈航等獲釋,他即命弟子慧岳帶著供養品北上慰問。

一九五一年佛成道日,他開始閉關,到至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出關。他閉關潛心著述。出關之後,又開始忙於南北弘化,講經說法,席不暇暖。一九五五年四月間,應時在台中弘揚淨土的李炳南老居士之請,到台中佛教蓮社傳授在家菩薩戒,有上千信徒參加,盛況空前。

一九五七年入秋之後,斌宗法師的健康情形不佳,曾一度到醫院就醫,出院後在他弟子覺心住持的南天台弘化院靜養,十一月再度入院,住到翌年二月初,返回弘化院,病情已見好轉,而於二月十九日觀音聖誕日安詳示寂。時為一九五八年國曆四月七日,斌宗法師世壽四十八歲,僧臘三十四年。

斌宗法師遺留的著作,有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》、《佛說阿彌陀經要釋》、《楞嚴義燈》、《我人生死之由來》等,以及包括十三篇演講文字的《演講集》,和一冊《雲水詩草》。後來由其弟子慧岳編印出版。